10月27日傍晚,刘京生家。画案这头的刘京生,用嘴叼起一幅写好的字,将字展开;另一头,他的妻子毛大华拿出印章,郑重地在作品上盖上刘京生的印章。
1979年,因触碰高压电失去双臂的刘京生和正值青春的毛大华走在了一起。当时,两人都没想到能走得长久。“生活、工作,那时我毕竟要承受很多现实的考验。”刘京生认为,没有哪个姑娘会愿意跟他在一起。但没想到,毛大华却与他一同走过了32年。
时至今日,刘京生早已从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的残疾人,成为了北京市残疾人书画会会长、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会长等,两人的孩子已在德国读博士。
刘京生说,他头上所有“身残志坚”等种种光环的背后,都是得自于妻子的支持。因为没有双臂,刘京生穿衣、做饭、刮胡子、洗脸、剔牙……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都是毛大华帮他完成。毛大华曾经给刘京生喂了8年饭,直到他后来练会了自己吃饭。刘京生上函授大学、读专科、读大学、上书画研究班……妻子就是他的“书童”。
最困难的时候,是在1987年,刘京生考上了大学,7岁的孩子开始上小学,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毛大华一个人身上。毛大华白天上班,晚上熬夜替人裱画,以尽量多挣点钱。现在回想起来,毛大华觉得那时日子挺苦的,“但当时真没觉得怎样,可能习惯了吧”。
刘京生说自己很幸福。跟一个残疾人生活在一起,困难是可想而知的,但毛大华一路陪着他走过风风雨雨,“很感激她,在人生中最关键、最困难的时候,她从来都是用行动支持我,没有任何抱怨”。“我喜欢读书,她省吃俭用,陪我上学,先送我到学校再送孩子;我喜欢到处跑,她去学了开车,去哪儿都送我……她就是我的一双手。”
毛大华说,当初答应婚事,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撮合,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刘京生怜悯、同情,但在生活中她逐渐发现了丈夫的优点,为他的毅力所感动,所以也甘愿为他奉献。她觉得刘京生也改变了她,“我以前识字不多,陪着他学习,我自己现在都能看书了。闲来没事,我也画几笔,写几个字。我们是……”说到这儿,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:“共同学习,共同进步。”
然后,两人对望一眼,会心地笑了起来。
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陈荞 本版摄影 本报实习生 白婧盟
|
|